banner
王白水

白水房

志闲少欲,心安不惧 泛中医论坛https://forum.beginner.center/
github
xiaoyuzhou

“课题分离”不该成为反弹问题的保护罩

课题分离

之前通过《被讨厌的勇气》学习过一些阿德勒心理学,里面提到的 “课题分离” 令我豁然开朗,帮助我减少了很多本不该自己承受的痛苦,这里先用我自己的语言简单介绍一下何为 “课题分离”:

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,每时每刻要面对不同的问题,这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 “课题”,分清楚哪些课题需要自己解决,哪些课题与自己无关,便是 “课题分离”,实现课题分离以后,专心解决属于自己的课题,不要操心别人的,从而减少自己的痛苦。

举个例子,家长常常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而感到烦恼,以为自己的痛苦来源于孩子不够努力,每天想办法让孩子提高成绩,结果家长孩子都很难受。但其实孩子的学习本该孩子自己解决,这是属于孩子自己的课题,家长无需操心。这个情景下,真正属于家长自己的课题是 “自家孩子不如别人,怎么办?”,类似的课题还有 “自己的工资不如别人,自己该怎么办?”,“自己家房子不如别人大,怎么办?”,等等。这些属于自己的课题的解决办法是从自己出发,而不是通过改变别人。

课题衍生

课题分离是一种很好的思考方式,但在此基础上我还想提出一个概念 “课题衍生”。最近我碰到一些情况,** 当别人带着问题找到自己时,因为很麻烦,采用 “课题分离” 的理念把问题挡了回去。** 我认为,别人的课题确实是属于别人,无需自己操心,但当别人带着自己的课题来寻求帮助时,已经衍生出一个新的属于我的课题,需要解决。

还是举家长和孩子的例子。因为种种原因,孩子有一天突然觉得自己学习成绩不够理想,非常苦恼,前来向父母寻求帮助。父母应该怎么回应?“啊这个课题是你自己的事情,你自己苦恼去吧,不要来烦我。” 这就是拿理论当挡箭牌,因为这个问题太难了,所以挡回去吧。但其实在孩子前来寻求帮助的时候,就已经产生了一个属于父母的课题:我的孩子现在很难过,怎么办?父母要做的不是为孩子成绩不佳的课题而烦恼,天啊,只剩下一年就高考了,该怎么提高成绩啊!父母要做的是直面这个属于自己的课题,孩子很难过,怎么办?想办法安慰,和他一起面对,支持他,鼓励他,尽己所能。哪怕最后成绩依然不理想又如何,我们想要的是孩子变快乐,我们没做到又如何,我们已经把我们能做的都做了。


理论是用于指导现实的方法,现实是复杂多变的,理论在从复杂中抽离共性的时候,必定会筛走一大批个性的东西,但我们每个人需要面对的现实都是共性加上个性组成的,不能简单依靠理论来生活,更要时刻保持思考,构建自己的思维框架。

之前在一期母女对谈的播客中听到,女儿试图用理论来说服母亲,母亲一针见血,指出女儿只知道用这些理论来争辩,内心其实是空的,我也存在类似的情况,自恃学习了先进的理论,一股脑输出,令对方听得七晕八素,然后同意自己的观点,望诸位共勉

Loading...
Ownership of this post data is guaranteed by blockchain and smart contracts to the creator alon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