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投了一篇叙事医学的稿件,讲我亲历的一次医患沟通,里面用阴阳的思维写了一段内容,大意是面对患者和其他相关人士的纠纷,医生没法下场,只能损损补补,调和一番,以期对立制约,相对稳定。(说难听点,和稀泥。
整篇文章基本没什么变动,只有这一段被编辑大幅删除。我知道西医阵营整体对中医比较反感,所以我一直没想投中医临床的稿子,只写一些在医院实习的经历与感受,几乎与专业知识没有关系。但是我没想到现在连阴阳两个字都不能提了,最开始我感到很离谱,又赶到很生气,我都这么保留底线了,结果还是被冲烂了?非常想和编辑争论一番
但很快我意识到自己的状态,哦,我在生气啊,那可不行,况且人家编辑这么做无可厚非,因为他们以前因为发中医的文章已经被冲过一次了,现在谨慎些,很正常。这篇文章的出发点是希望大家明白调和的重要性,用阴阳来讲不过是外在的形式,把内核讲明白就行,说阴阳会给编辑带来麻烦,那就说马哲呗,对立统一马哲也讲嘛,虽然我讲马哲的水平比不上阴阳,但勉强还能讲,这件事就这么解决了。
看到这里的同行可能也会觉得很离谱,很生气,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?把我这段话摘出来作为论据,狠狠批判一番中国的医疗环境?你当然可以这么做,但请你先问自己一个问题:是不是被情绪所引?
大概是最近一两年,我好像突然觉醒了一种能力,在我感到生气时能意识到自己在生气(其他负面情绪类似),然后很快就能平稳下来。这包含了两个步骤,第一步是意识到情绪,第二步是调整情绪。毫无疑问,得先做到第一步,才有可能做到第二步。据我观察很多人第一步都做不到,生气而不自知,越来越气,直到爆炸。
我在想这种能力是怎么来的,想来想去我只能归因到练功:不论静功动功都要求练习过程要心静,在这个过程中偶尔会赶到情绪起来,比如想到一件让人开心的事,然后意识到自己沉浸在这件事已经这种情绪了,再让自己静下来,如此反复,就算不是在练功,也能意识到情绪的波动,大概就是这样吧。